大牛沪深策略 网红馆长李历松
发布日期:2024-07-31 09:48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  “我去参加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的时候大牛沪深策略,人人见到我都说,‘哎呀,你就是那个网红馆长!’”刚见面,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就语速飞快地打开了“话匣子”。

  “我连忙说‘没有没有’,我们那个‘小破馆’在大家面前不算什么。”“小破馆”是李历松常提起的词。去年5月,《国宝归来——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》火遍全国。抢不到票的市民吐槽:“东莞市博物馆这个‘小破馆’,万万没想到也有今天。”

  “小破馆”有多“破”?这座建于1994年的老馆,占地仅2700平方米,室内展览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,仅和不少县级博物馆一般大,难挡大湾区的“文博热”。

  这一年,国宝文物和顶流历史IP纷至沓来,李历松用特展串珠成链,让“小破馆”火成全国文博热搜榜常客。

  撰文:马新杰

  解开老馆的“出圈密码”

  2021年以前,李历松一辈子都没想过去东莞。那年,作为东莞的引进人才,李历松告别坚守25年的长沙市博物馆,携全家一路南下,“怕家里人反悔,我把长沙的房子都卖掉了。”

  任职后,李历松就抓两件事——策大展、建新馆,却意外激起了“一池春水”。

  上任半年,李历松带领全馆人交出了2022年的第一个作品《华彩宫瓷——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》,把在长沙办得游刃有余的沉浸式展览在东莞小试牛刀。

  博物馆之后的“出圈之路”为人熟知。2022年5月,《大唐宝藏——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》让法门寺“国宝”首次大规模来粤,迅速在社交媒体走红。

  2023年,《神秘古蜀国理解三星堆》《何以白石:从木匠到巨匠》《国宝归来——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》《拓跋鲜卑史诗之路》等重磅展览吸引了全国观众,展览一票难求、展厅人山人海。

  “李馆太卷了!”文博界同行常这样评价李历松。两年来,他和博物馆像“打了鸡血”一样——给展览办开幕式、闭幕式,举办大V之夜、夜间开放到12时、博物馆跨年。每个特展均登上中博热搜榜全国前十,该馆每个季度均位列中国百大热门博物馆。

  每次见到李历松,他总是带着新点子。当潮流的玩法在高频的语速中“碰撞”,要不是下巴蓄着一捋胡须,几乎没有人会相信,这个“爱折腾”的馆长已近五旬。

  决定南下时,李历松47岁。回过头看这个决定,他称是性格使然,“我就喜欢把专注的事情做到极致。我没有长远地设定目标,我永远是年轻的心态,可以打开无处的门。”

  实践李历松的“博物馆学”

  “我从长沙来时什么也没带,但是拉了三车书。”李历松尤为爱书,办公室里堆起一座座书山。

  和新馆建设相关的书,总在这些“山头”。新馆,也是压在他心头的“大山”。

  新馆的会议一场接着一场。会议结束,李历松收拢桌上大大小小的材料和方案,摞起来小半米高。

  一年多来,李历松总提起新馆。出席任何场合,发言也好、闲谈也罢,似乎不管以什么话题开始,最后都会落到新馆。

  “借那么多特展有什么意思”“这些展览和东莞有什么关系”……尽管老馆火了、口碑好了,博物馆引起“鲶鱼效应”的两年里,仍不时出现杂音。

  李历松反而说这是策略——在一座外来人口近九成的城市,从市民爱听的华夏故事讲起,把人先拉进博物馆,“市民有持续逛博物馆的心态后,我们再讲讲东莞故事。”

  “新馆要更多地展示东莞的文化和文明。我们东莞也是有历史的,老是说东莞是‘文化沙漠’,我不承认!起码,博物馆这个窗口可以证明东莞不是。”

  日前出台的《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》提及,建设东莞市博物馆新馆,打造国际一流的都市圈文化地标。

  2024年,新馆建设将全面展开,李历松说:“我们要建设一个立足东莞、辐射岭南、面向世界的新馆,是全民共建、共享、共有的新馆。”

  李历松看来,博物馆有强大的社交属性,是城市会客厅,也是每个市民的会客厅。“博物馆面临的不是缺不缺文物的问题大牛沪深策略,而是如何把资源转化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问题。未来,新馆会持续探索。”



相关资讯